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9
编号:13831173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溶栓后临床结局的关系(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9
     Meta分析发现静脉溶栓后END的发生率为13.8%(95%CI=10.0~17.8)[13],与本研究结果相近。静脉溶栓后END的原因有症状性出血转化、恶性脑水肿、早期再发脑梗死、癫痫、血栓延长等,但有超过一半的END没有确切原因[8,1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通过前述机制引起脑组织破坏、脑水肿及出血转化,进而导致END的发生。此外,本研究并未排除入院时即有感染的患者,因此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还包含了感染的严重程度,合并感染的患者往往临床预后更差,病死率也更高。

    既往张晓愉等[15]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可预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入院1周后的病情进展。然而,关于炎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 h之内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为这一领域曾添了新证据。近期还有研究发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炎症指标可预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16]。由于本研究中出血转化人数较少,未能进一步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本研究还发现房颤也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2 字符